當前,“低碳經濟”浪潮正在全球興起,適合我國國情的新能源產業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突破口。據介紹,蕪湖縣正按照“多晶硅―――單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產業鏈的要求,為光伏產業發展布點。
當前,“低碳經濟”浪潮正在全球興起,適合我國國情的新能源產業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突破口。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善于搶抓發展新機遇的蕪湖縣,新能源產業戰略已經悄然布局。
“從現在情況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新能源產業將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方向,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蕪湖縣委負責人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該縣正在精心籌備12月初舉行的“新能源裝備制造論壇暨2009年經貿洽談會”。
審時度勢,光伏產業率先突破
作為我省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早在2008年5月,蕪湖縣就開始謀劃怎樣從危機中突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決策者的深思熟慮,市場前景廣闊的光伏產業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蕪湖縣第一個光伏產業企業是升陽光電。去年年初,升陽光電第一根單晶硅棒成功下線,標志著蕪湖縣新能源產業的誕生。至當年10月,升陽光電一期20臺單晶爐已實現銷售收入7000萬元,創利稅800多萬元。正當企業準備放手大干的時候,國際金融風暴席卷而來,以出口為主的升陽光電銷售情勢逆轉而下,進入市場“冰凍期”。關鍵時刻,縣委、縣政府組織調研組深入企業“穩定軍心”,鼓勵企業抓住原材料價格下降的機遇,加大設備投資建設,搶抓經濟復蘇后的行業領先席位。
基于正確的產業發展分析預判,升陽光電決定提前實施年產240噸單晶硅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新建6000平方米廠房,新增20臺單晶爐。今年11月底,當記者來到升陽光電的時候,企業廠房建設、設備選購已基本完成,升陽光電已成為我省規模第一的單晶硅生產企業,市場銷售也連續2個多月持續好轉。
“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國家新近出臺了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隨著企業市場銷路逐漸打開,加上在國家電網建設項目中成功搶占了一席之地,因此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升陽光電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目前已經挺過了危機,實現大跨步發展。
據介紹,蕪湖縣正按照“多晶硅―――單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產業鏈的要求,為光伏產業發展布點。目前,除升陽光電外,該縣還引進了總投資5億元的北京富爾佳寶公司投資的電動大客車鈉硫電池項目等一批光伏產業項目,單晶硅、組件、電站生產線已分別建設,硅片、電池片生產線也被納入了未來10年的發展規劃。
把握機遇,新能源裝備制造乘勢而起
在離升陽光電不到2公里的地方,蕪湖風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在太陽能、風能上“做文章”,自主研發了中小功率的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和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在勝利油田的“樣板工程”里試點應用。
“現實生活中,在同一個地方,有時有風,有時有光,我們這套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就是把這兩種能源結合起來,適合在邊防哨所、偏遠山區、高原牧區、出海漁船等地方推廣使用。”該公司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他原本投資木材生意,金融危機背景下,看中了新能源產業蘊藏的巨大商機,開始投資這一新興產業。此外,他還開發出一種高效節能燈產品,利用電磁感應發光,可比普通電燈節能70%,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剛投產1個月,就實現銷售收入200多萬元。
蕪湖縣招商局相關同志告訴記者,新能源產業可以和裝備制造業相結合,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目前,該縣加大了對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的招商力度,投資3億元的三普重工風電設備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投資8000萬元的寧波銀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風能發電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的錢塘江玻璃工業有限公司風力發電大風葉項目洽談進展順利,有望在新能源裝備制造論壇暨2009年經貿洽談會上簽約。
結構調整,低碳經濟大有可為
談及發展低碳經濟的具體模式時,該縣負責人表示,中西部地區要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找到適合區域發展實際的低碳經濟模式,最關鍵的不是依靠加大投入,購買發達國家先進的減排技術和設備實現減排,而是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形成適應性強、可操作性強的減排模式。
蕪湖縣委、縣政府在深入新能源企業調研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研發創新的重要性,主動幫助企業聯系科研院所,并與國內頂尖的新能源技術科研單位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結對聯合”,開展自主研發,申報國家專利,實現資本與科技、市場的無縫對接。“我國在新能源技術利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相對較小,可以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充分競爭。新能源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性強,產業鏈長,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該負責人如是說。
如今的蕪湖縣,已經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未來的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在項目招商、載體建設、企業服務等方面全面發力,借此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工業經濟新的跨越式發展。(蕪湖日報―張逸瀟、李文媛、黃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