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一直是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而據最新的消息稱:該規劃出臺時間或將延后到2010年春節之后。而國家層面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遲遲未能出臺并未過多影響到地方相關規劃及實施政策的推出。
2009年9月,深圳市出臺《深圳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和《深圳市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規劃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500億元以上,力爭將深圳建成國家新能源產業重要基地和低碳經濟的先鋒城市。
2009年11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振興發展新能源產業實施方案》,力爭到2011年,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把北京打造成為全國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與研發中心,高端制造基地和高水平的應用示范城市。
2009年12月,山東省出臺《關于促進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將通過7大扶持政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到2012年,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120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4%。
地方政府爭相先于國家層面出臺本地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對發展新能源產業所表現出的信心。規劃的背后是政府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植。
作為北京市新能源產業基地的八達嶺經濟開發區,承擔著北京市振興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任。據記者了解,入駐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可以享受多方面優惠政策,包括按照該公司上繳增值稅10%、企業所得稅20%的比例進行資金扶植,連續3—5年的資金扶植政策以及多方面的投資支持政策。八達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蘆永富告訴記者,開發區十分注重用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發展,2008年以來,開發區出臺了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勵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領域的企業和機構入駐園區。產業政策包括投資鼓勵政策、扶持基金政策、品牌鼓勵政策和人才引進政策。開發區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權威檢測中心、大型生產企業落戶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鼓勵品牌企業和高端技術、商務人才在八達嶺開發區發展、創業。
為推進新興新能源企業盡快完成產品研發,縮短企業創業周期。2009年10月26日,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孵化中心奠基,成為新能源企業搭建集產品研發、檢測、產品展示于一體的創業發展平臺,成為新能源產業的“孵化器”。據八達嶺經濟開發區主任劉宗賢介紹,孵化中心規劃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約7.2萬平方米,將建設35棟獨棟廠房,包括產品研發中試區、產品和技術展示區、孵化大樓及綜合服務配套區等基礎服務設施。建成后的孵化中心可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眾多新能源領域企業提供創業發展平臺。
通過產業孵化器,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為新能源企業提供了研發和服務保障。同時,出臺孵化器入駐企業扶持政策,扶持新能源產業孵化器的“入孵企業”。比如:經開發區新能源孵化器管理機構認定并獲準入駐的企業可享受開發區入區實體企業全部優惠政策;入孵企業可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北京市創新基金(資金)和科技計劃項目;對國家863成果轉化項目、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含三等獎)項目入駐孵化的,開發區可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無償資助;在新能源領域具有高科技含量,行業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的特性,企業能夠在兩年內完成高新技術成果孵化,免費提供孵化器內一定面積的科研辦公場所兩年;優先獲得新能源產業發展資金和市科技經費扶持等等優惠政策。
這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為意欲進入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商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保障。
同時,八達嶺經濟開發區與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內注冊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中關村園區產業聯盟、開放實驗室、信用擔保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