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把新能源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在對《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政策解讀時,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邁入產業化發展階段:2011~2015年開始進入產業化初期,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車、多能源混合動力車,插電式電動轎車,氫燃料電池轎車將逐步進入普通家庭。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則被普遍認為是未來汽車動力、能源系統轉型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這使得電池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政策支持加速發展
來自工信部官網消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預計將于8月底、9月初正式公布。與此同時,國家也有計劃通過減免征車船稅等鼓勵政策來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國家力推電動汽車的決心,給鋰電池廠商帶來了憧憬。
電池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占據著鋰離子電池成本約30%的正極材料銷售趨勢,能很大程度的反應鋰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現狀。據賽迪顧問[0.22 4.76%]股份有限公司調查報告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正極材料的銷售基本上每年都有增長,除了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的增長速度較低外,基本上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預計增長速度將會達到25.8%。
作為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新興產業,在如此大環境的支持下,鋰電池企業駛入上市快車道是大勢所趨。
資本大鱷趨之若鶩
6月18日,商務部副部長王超2011兩江論壇上表示,中國將以實施“十二五”規劃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更好地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豐富外商投資方式,完善投資軟環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鋰電池產業已然吸引了不少外資的眼球。尤以近年來國際眾多風險投資、券商及投資機構紛紛將目光投向鋰電池產業,并發布了大量行業分析報告,一致看好鋰電池產業。作為搭建電池行業發展交流的平臺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簡稱:CNIBF)亦是這些資本大鱷的不可錯過的,據悉,他們紛紛表示將會到現場捕捉行情,對有上市潛力公司進行深入了解。
有國際融資機構表示,隨著鉛酸蓄電池逐步退出舞臺,作為替代品的鋰電池為滿足更大的產能需求,必定會走上市融資這一道路,這大大促使了鋰電池行業上市步伐。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學山對此表示:展會已經成為眾多私募基金、風投機構,以及國內外同行機構(券商)尋找有上市潛力公司的新渠道。他們通過現場可以看到企業最真實的信息,還可以了解企業的經營思路、現狀及前景。
今年3月,公安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四部委發布《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時速不超過20公里、整車質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為電動自行車的及格線,不符合該標準的均為超標車,禁止生產、銷售、上路。這意味著被看作“未來能源”的鋰電池行業將浮現出更多機遇。
